中央日报
“韩国未来将出口什么?”
2016年 2月 16日
贝一明
2016年1月韩国的出口足足下降了18.5%,这一急剧下降创下了纪录。韩国人习惯用出口测定经济发展,因此这一结果让韩国人集体感到不寒而栗。出口减少是严峻的挑战,然而为实现翻盘,究竟扩大投资是解决之策?还是说需要的是根本性的战略修正?
世界因呈几何级数发展的技术而迅速变化。最近笔者参加了国会举办的“大韩民国的未来”专题研讨会,并有幸聆听了国际未来学会会长李南植(音)的如下发言。“世界最大的出租车公司优步(Uber)并没有出租车;世界顶级的媒体源泉脸书并不制作任何内容;最强零售企业阿里巴巴并没有存货”。
关于信息主导经济的悖论的这一发言令我联想到出口急剧下滑的新闻。我想,或许韩国在未来可以不出口任何产品而成为世界最大的贸易国家。
举一个浅显的例子。韩国在中国及越南等地进行着制造活动,并且已经开始转型。韩国企业过去利用金融、营销、生产规模等优势作为武器,创造了全球层面的制造体制。但是这种趋势对于一般人而言,负面影响分明随之而来。他们眼睁睁看着由于工厂迁至国外,实现全自动化,许多良好的工作岗位消失殆尽。
韩国究竟擅长什么?韩国独占市场的并非特定的技术,韩国人的能力在于构建实现产业发展企划、设计、制造、营销、销售等的复合型·统合型体制。在过去,韩国人立下长远目标,要在造船、汽车、智能手机、家电等领域取得成功,并为了捕捉机会而快速行动。
可以将韩国为找出某个复合型问题解决对策而将各种技术整合的能力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出口。
例如,使随心所欲延伸的城市脱胎换骨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会形成未来15年间世界最大的市场之一。现在以重工业密集的城市是依照西欧以汽车为中心的城市计划建设而成的。
在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在不久的将来,由于公害等问题人类无法生活的城市不计其数。需要将这些城市完全重新建设成为数百万名居民可以生活的可持续发展城市。
此类项目所需的市场的规模是巨大的。执行这些项目的国家就是韩国,因为韩国自身也正在经历同样的转型期。但是韩国日后将进行的事业与许多人熟知的标准化出口基础增长在根本上是不同的。
首先,韩国需要将所有国内主要城市以超快速度转型为世界最先进的生态城市。为满足需求,韩国将使用自主技术,发挥迅速形成创意并付诸实践的优势。
真正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关键不在于最先进技术的保证,而在于以制度革新整合技术。同时,建设生态城市的项目与文化的相关性极高,即需要构建吸引年轻人的新文化模式,包括发展为生态城市进行合作的新型网络共同体与网络。这也是韩国擅长的领域。
韩国即将生产的生态城市这一商品并非只瞄准国外市场,韩国自身也是商品。韩国生产的太阳能电池只用作出口,而国内并不使用,这一事实是骇人的讽刺,应当打破这种情况。
以电力运营的交通系统,卓有实效地利用太阳能及风能等的再生能源、智能电网,实现有效回收利用和保存水资源的用精密的程序。在建设完美具备上述功能的绿色且可持续发展城市的过程中,将会为青年创造工作岗位。新的工作岗位又具有让青年人满意的意义。
彻底使产业城市脱胎换骨成为生态城市的技术其自身就是商品。在各地区,韩国人可以与韩国企业合力,将建设生态城市作为整体销售至国外。例如,结合韩国擅长的技术、行政、文化等知识,可以将印度的某个城市迅速转型成为生态城市。
当然,韩国只有预测未来市场才能实施这样的战略。同时,为符合未来的需求,应当准备长远的计划。虽然是非常美妙的说法,但是这样的蓝图并非与韩国人20世纪60年代展望的完全不同。当时的韩国人面对着散落的村庄与农田,想象着成为钢铁、汽车、石油化学产品制造的巨人的韩国。现在似乎又到了韩国人再次做这样的梦的时候了,而唯一的差异是梦想的方向不同。
Like this:
Like Loading...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