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与中国梦

一带一路与中国梦
贝一明
2016年 2月 13日

我最近去南京参加一个会议,期间我让陪同我的学生,带我去城里的夫子庙看一看,因为我想看看南京的城市景观,走走南京的街道。如果碰到茶馆,我还想进去找个位子坐下来,一边看书一边品雀舌茶。

虽然我此前没有访问过南京,但我知道它在历史上的名称是金陵。我曾经在东京大学和哈佛大学的中国古诗词课上,学过有关南京的一些东西,包括一些古老的地标。秦淮河的风光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当我是耶鲁大学新生的时候,我在一本书上读过明代的两个都城——北京和南京,南京给我留下的印象是一个繁忙的大都市。我也记得我在本科生和研究生时读过的《红楼梦》,里面提到了金陵城的宏伟建筑。

然而当我在现实的南京城里寻找我想象中的南京时,却感到喜忧参半。夫子庙周边那些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老房子,甚至一些超过三百年历史的古代建筑都已经被拆毁,取代它们的是西式快餐厅和服装店、电子商品城,而这些东西和我在美国看到的没什么两样。

在走了一个小时之后,我依然无法在夫子庙周围找到一家传统的茶馆,更不用说那些古香古色的书店和艺术馆了。那里倒是有几家非常现代化的商店,出售一些看起来古香古色的东西。但你一眼就能分辨出来,它们都是些外地的工厂生产出来、准备卖给游客的纪念品。我无法在南京找到任何手工制作陶瓷器、雕塑和家具的工匠。传统文化随之消失了。

夫子庙也无法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气息。木雕的手艺丝毫谈不上精湛,一些角落甚至还保留着施工的痕迹,以至于一眼就能看出这些建筑大体上是用混凝土浇铸成的。夫子庙的建筑不仅是新建的,整体风格也十分凌乱,一些细节经不起琢磨,比如里面的家具做工粗糙,展示的书法作品也乏善可陈。更糟糕的是,夫子庙里的讲解文简单的程度令人吃惊,省略了绝大部分历史细节。

那天下午的南京之旅并没有让我了解到多少历史故事,和巴黎圣母院、卢浮宫等地方给我留下的印象大相径庭。看起来南京人对于介绍自己城市的光辉历史并没有多少兴趣,历史对他们而言更像是一种包袱。

因此那天下午的出行让我大失所望。尽管同行的学生非常卖力地帮助我,但整个旅程仿佛在不断提醒我中国历史的失落。好在此前在中国已经有过类似经历了,因此也倒不至于让我捶胸顿足。真正让我感到惋惜的是中国的那些宝贵传统,比如可持续发展的农业、谦逊、对学问的热情、共同体和互相尊重等,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这些似乎也成为了过去时。然而,事实上不光是中国人,全世界任何民族都需要这些传统。

我已经在亚洲住了许多年,每当看到我曾经在耶鲁学到的中国文化,在我眼前一点点被摧毁,我就悲从中来。这里的另一个原因是,我希望能在亚洲文化里,发现日益颓废的美国社会所不具备的优点。

我记得当我于1991年独自访问复旦大学的时候,我顺便去过苏州。我偶然间在草丛中发现了一些石头碎片,显然是属于一所老房子的。石头上面还刻着古代的字符,我辩认出它们已经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当时人们正在拆毁这所老房子,城市规划者们打算在这里新建一幢仿古建筑,以吸引游客。中国的悠久历史就这样被出卖给了毫无意义的娱乐和消费。

司马迁为了捍卫历史的真实,不惜让自己的肉身遭受凌辱,然而他笔下的中国哪里去了?王羲之、杜甫和苏轼所缔造的中国文学艺术的辉煌到哪里去了?还有孔子、孟子、王安石和王阳明这些政治人物呢?他们的传统又到哪里去了?当我还年轻的时候,中国仿佛在向我召唤,然而当我真正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她却向我隐藏了往日的容颜。

我不远千里来中国,寻找亚洲文化的发源地,希望它能够指点迷津,帮助我们改变那个,由突发奇想的战争和消费所缔造的美国。然而我在中国找到的,似乎不过是对西方文化的复制。当年是中国的诗歌和绘画鼓励我完成了大学的学业,中国的仁政和生态可持续性是如此让我着迷。然而现在的中国已经不具备这些东西了,这里变成了西方式的盲目消费的乐园,变成了以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和耐克等为代表的肤浅休闲文化的天堂。难道中国人的想象力,已经被西方国家最糟粕的消费主义和拜金主义给夺走了吗?难道身体享受的欲望已经让中国人变成了毫无主见的奴隶吗?

很多对西方文化感到不满的人们把目光转向中国,希望从这里找到精神上的慰籍。这也是我上大学后认真学习中国文化的原因。今天,西方人前往东方寻找异质文化的热情依然十分高涨。在西方社会,个人的所有行为都被看作是金钱交易,这种拜金主义以及好战思想的盛行令一些西方人感到失望,于是他们渴望从佛教和儒教的深邃文化传承中看到一线希望,拯救世界于水火之中。

当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就被中国崇尚节俭和谦逊的传统深深地打动了。即使是那些最富有的中国人也不追求浪费和炫耀,他们严格遵守传统文化的教育,使自己保持谦卑。每顿饭吃饱足以,不追求奢华,这是过去的中国人追求的美德。儒家的学者们用毕生心血钻研学问,写下教导人们遵守道德的经典。

中国人向来是爱好和平的,他们也追求可持续发展,因此在过去数百年里,中国的村庄一直与自然保持了和谐关系。除了中国,我想不出还有哪个国家会要求官吏们熟读历史和文学作品。

然而,现在我看到了怎样的一个中国呢?我看到一群人正在盲目崇拜美国人拼命想摆脱的东西;我还看到中国人浪费掉的大量粮食,然后转头又去买根本不必要的商品。一百年前,不,五十年前的中国人如果活在今天,会被他们的子孙们留在盘子里的剩菜吓呆——据说这么做是为了显示他们吃得很好。年轻人一时兴起,就买了很多根本吃不完的东西,然而他们却认为这样的消费是一种美德,丝毫不顾自己的行为给环境和未来造成的危害。

这不是我在书上了解到的中国,这也不是那个过去和现在一直都在鼓励我追求远大理想的中国。那天下午我在南京所看到的中国,像一艘断了桅杆的帆船,在茫茫大海中失去了方向。所幸的是,中国文化的传统依然没有完全失去它的光彩,这使我坚信,只要中国下决心,他终有一天会重新成为世界文化的领袖。而且,今天的世界迫切需要这样一个领袖。

在海外,我们也看到了中国人的变化。我在韩国住了八年,这期间,我亲眼见证了“丑陋的中国人”日渐增多的现象。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到韩国盲目追星和购物,他们在豪华的商场里购买高档衣服和珠宝首饰,却对了解韩国漠不关心,甚至不主动和韩国人搭话。对他们来说,韩国只是一个消费的场所。他们忘记了中国人的信条,也忘记了如何给世人留下一个好印象。

我对此有十分深刻的理解,因为我是一个美国人。我从小就看到许多“丑陋的美国人”带着盲目的优越感周游世界各国,为自己的消费行为沾沾自喜,却把美国要给世界树立榜样的道德责任忘到了脑后。

我们需要这样一个中国,一个能充当世界榜样的中国,一个能为人类创造新文明的中国,一个能拯救世界的中国。中国有这个条件。他拥有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中国文化对全世界的影响力不容忽视,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中国人的智慧和深邃的文化理念能为我们这个星球带来深层次的改变。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的话题要从鸦片战争谈起,那是个相当久远的话题了。当年英国依靠蒸汽机和其他军备方面的突破取得了军事上的绝对优势,他打败了中国,用他的先进文明给中国和其他亚洲地区的历史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但英国的领先优势并非依靠历史积淀得来,而是史无前例的科技创新在一瞬间实现的。

而中国人从中得到的教训是,西方人不仅拥有强大的科技,还拥有能够创造这些科技的先进文明和高级的文化,因此为了生存中国必须效仿西方,实现现代化。这样的思维在当今的中国依然十分盛行。

然而这样的想法本身完全是个错误。西方之所以能够领先,完全是依靠迅猛的科技革命所带来的内部转变,这是科技本身的问题,而与文化无关。西方无意中抢先中国实现了科技革命,这和西方17至19世纪的历史有关,那个时期西方国家一直处于战乱,战争促进了科技进步。然而西方的优势只保持了大约150年,在世界历史上这是非常短暂的时期。

现在我们必须承认,17世纪的中国在社会组织、教育、识字率、可持续农业、安全和政治延续性方面远胜欧洲,是世界典范,更不必说他对宗教的宽容态度了。此外,此时的中国所掌握的知识能够帮助他克服环境危机、社会分化以及经济不平等,而这正是西方人做不到的。

然而不幸的是,许多中国人依然崇尚西方的发展模式。尽管我们能够预见西方式的发展道路,将会把人类引向一个悲剧性的结局。但很少有中国人能站出来向我们指出,其实中国的文化才是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这使我想到了《妙法莲华经》当中提到的“无价宝珠”的故事。

有一个人和他的朋友一起出游,朋友给了他一件珠宝,因为实在太昂贵,朋友就把它缝在了外套的里子里。第二天一大早,朋友来不及和他说珠宝的事情就匆匆离开了。他起床之后也动身出发了。后来他的旅途很艰辛,不但没有得到财富,反而遭遇了饥饿和病痛。多年以后,他再次见到了那位朋友,朋友见到他的样子非常吃惊,告诉他,就在他的外套里缝着一件稀世珍宝。他这才意识到,如果他早知这件事情,就能过上更加舒适的生活了。

在这则佛教寓言里,主人公因为不知道他所拥有的无价之宝,所以经历了不必要的痛苦。在佛教里,珍宝象征着觉悟,而今天,这件珍宝象征的是深邃和具有启发性意义的中国文化。每个中国人身上都带着一件珍宝,但他们却想不起来。

今天,许多中国人渴望实现国家的强大,这无可厚非。然而他们心目中的中国只是一个拥有许多小汽车、高速公路、摩天大楼的国度,那里到处都是兜售各种东西的商业中心。他们梦想着有一天能进高级餐厅吃饭,点许多根本吃不完的东西,最后只能扔掉。

这可不是伟大的中国文化,这是破碎扭曲的西方消费文化,它带来的只有压榨、穷兵黩武以及环境破坏。真正的中国文明应该是讲礼仪廉耻、重视生态和农业的文明,然而这个理念已经被中国人抛到了脑后。因此中国的成长看起来更像是一味模仿美国文化中最糟粕的部分,而不是将中国文化的精髓发扬光大。在过去,中国的学者们可以端坐一整天,沉浸在阅读诗书和欣赏大自然的满足感之中,他们不会去制造浪费,没有出门消费的冲动,更没有用钢筋混凝土重塑世界的欲望。这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今天的我对此心驰神往。

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创造能够让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文明,同时它还应该从欧洲文化中汲取养分,以满足我们当今的需求。这个新的文明将为中国和全世界提供典范。现在我们可以大胆想象,中国应该成为世界领袖,而不是在西方创造的价值体系内遵守游戏规则。中国在生态、政治、哲学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有自己的悠久传统,现在是时候用这些传统来替代“经济增长”和“消费者指数”了。中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可以创造一个更加富有人性的、可持续的世界文明。然而很多中国人并不知道这个事实。

不管中国有没有准备好,世界局势的变化都已经把他推向了舞台的中心。急剧衰落的美国文化和不负责任的美国统治阶级用战争摧毁了许多国家,包括巴基斯坦、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等国。中国现在逐渐成为唯一一个,可以依靠自己的经济科技实力和文化力量在世界上发挥重要力量的国家,因此许多国家都希望中国能够站出来承担责任。

大多数中国人认为,中国要在三十年后才能够成为世界领袖。他们认为就在美国继续充当世界领袖的时间里,中国最好慢慢积累资源,为接管领导权做好准备。然而美国的道德权威受到挑战,美国文化也开始迅速衰落,因此美国的领导力量迅速衰减。这让绝大部分中国人都感到始料不及,他们没有想到现在中国面临的不是一个机会,而是一个巨大的责任,中国需要为倡导世界的法制与和平负责,更要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负责。

中国人必须转变观念,放弃追赶世界领袖的老做法。这样的转变绝非易事,会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却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西方人迫切需要中国站出来应对挑战,结束正在毁灭西方的军备竞赛和消费主义。

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当中国开始成为世界领袖的时候,他可以认真学习美国在过去五十年间所做的事情,比如派年轻人去海外参加和平队,帮助其他国家的穷人,教他们学习基本技能。中国一方面要帮助那些有需要的国家,一方面也要防止自己掉进资本主义剥削和军国主义的陷阱。总之,中国应该执行更严格的标准。

在这个世界需要中国担当世界领袖的历史时刻,中国适时地启动了“一带一路”计划,准备建立欧亚各国团结与合作的新模式,并邀请全世界参加。

“一带一路”是中国第一次提出的引领世界合作的宏伟计划。尽管有些国家还没有响应,但中国并不会把他们拒之门外。总之,“一带一路”对中国而言是史无前例的机会。通过“一带一路”,中国可以引领世界各国打造一个全世界人民都迫切需要的、和平和可持续发展的文明。

然而这个计划才刚刚开始,还充满了各种可能性,因此我们无法断言它将如何发展。世界人民都会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建设中来,虽然各个国家有不同的方式,但他们的目标都是一个。虽然可能会有一些挫折,但“一带一路”仍将会取得巨大的成功。它的效果可能要十多年后才会显现。

但是对于“一带一路”我可以断言:如果这个计划追求的是全人类的友爱与合作——正如美国所倡导的那样,如果参与这个计划的人都是真心渴望世界变得更美好的环保人士,那么“一带一路”的成功将指日可待。反之,如果这个计划只是追逐利益,向大自然和人类无度剥削,那么又将会是另外一个结局。

很抱歉提到这些,但我认为中国人应该执行更高的标准,比此前想象的更高。中国丝毫不能松懈,他必须为成为世界的榜样而争分夺秒,这要求中国人必须站在最高的标准之上。这是中国为成为世界领袖——也许是唯一的领袖——所必须背负的重任。

同时,我们也要认真思考“一带一路”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如果它是一条“新丝绸之路”,难道它不该遵循同样高的标准吗?难道这条“新丝绸之路”不应该给世人留下像敦煌那样永世不朽的艺术作品吗?难道它不应该培育出像李白和杜甫那样伟大的诗人吗?难道它不应该跨出中国的国门,成为鼓舞世界的新的高级文明吗?

中国人应该完成这样的思想转变,让中国的文化达到新的高度,哪怕这样的目标听起来似乎过于艰巨,几乎无法实现。毕竟中国曾经是那么贫穷,直到最近才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却依然不那么富裕。

然而我想对你们说:如果你们不迈开脚步,就不知道中国能走多远!首先,对自己树立高标准,中国的贫穷,中国人的苦难,这些都不是中国的弱点,却是中国的强项,因为它让中国更理解饥寒交迫的人们的处境。

中国的未来,包括世界的未来,都掌握在你们手中。“一带一路”是中国给世界带来的新希望。我们不敢妄言中国一定会成功,因为“一带一路”需要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Twitter picture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