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儒生, 与陌生的韩国相会

我的书 “한국인만 모르는 다른 대한민국” 一部的翻译。 

美国儒生, 与陌生的韩国相会

韩国人总爱问的一个问题就是 ‘你吃泡菜吗?’. 甚至有如果不能吃泡菜就不给签证的说法。而美国、欧洲或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向外国观光游客们问他们吃不吃汉堡包、比萨、意大利面、香肠、奶酪等。这并不是大众化,而是国民的意识问题。完全没有要了解互相之间想法的提问,有的只是那些英语会话教材当中的或者很形式性的提问。这可不是为了照顾外国人,你可是为了自己自身提问呢。对侵犯 ‘个人隐私’的问题无所顾忌,这种尴尬的情况我可是经历过很多次。

有一次,我跟几名首尔大学院的研究生们,在一大早就到韩国的海南天涯海角村(해남 땅끝마을)去旅行。可以说在那次旅行当中经历了许多印象深刻的事情。离开喧闹的都市本身就像从监狱释放一样令人愉快,最重要的是在幽静的农村夜晚, 是个可以通过讨论来了解朋友们内心世界的绝佳机会。一到那地儿,就看到拥有蓝色海洋的海南美丽风光在迎接我们,头轮山的大兴寺和达美山的美黄寺也都太美了。但是到了晚上,我的期待破灭了。根本没有什么认真的讨论,取而代之的是大家围坐在一起开始喝酒的饮酒旅行。抱着也许的侥幸心态我又等了等,但是大家都醉了,并开始唱歌及大声吵闹,甚至引起了隔壁邻居的抗议浪潮。没办法的我只好间或尝试着询问他们对这个世界是如何看待的,提出讨论下人生观和世界观如何如何,意图间接引导一小阵的主题讨论。记得我提议时说 “人生最初的记忆和最无法磨灭的记忆,大家以现在为起点,讨论一下记忆吧”。学生们本来非常开心愉快地在位置上饮酒作乐,听到我的话后都一脸莫名地看着我。在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就读时, 我也偶尔会与朋友们一起去旅行,那时我们真的几乎是一整夜全身心投入到互相问答讨论当中,我们可以通过提出的问题看出其在学术上的成熟度。最终那次我们的海南旅游行,就在每晚饮酒、唱歌中度过了。他们是什么样的人,觉得在这个世界中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又为什么而活,这些我都完全没能了解到。

当然也有许多不在此例当中的朋友,比如在首尔大学博士课程中见到的几位朋友就是如此。我和他们对话时尽量使用韩国语。我们即使参加读书会,也会尽可能更多地去学习去讨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讨论的主题也变得更加多种多样。与他们在一起的时光不下于在日本度过的时光,同样意义深远。我们每次聚会都会对不同的主题进行深度讨论。读书会自然面然地演变成研究古典小说的聚会了,因为他们想让我了解文学理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讨论越来越有趣味,我们对文化的多样性及社会、历史的影响都进行过深入的讨论。

我不是社交型的人。但是与他们的聚会给了我建立多样人脉关系的机会。还被他们邀请到家中作客,不知不觉地喜爱上了韩国。了解韩国得熟悉韩国的礼节。日本也像韩国一样重视礼节。但与韩国有一些差异,对礼的解释不同也许是因为两个国家的文化差异造成的。

因奶奶结下韩国

1994年秋,就读首尔大学汉语语言文学博士课程时,寄宿在冠乐社(관악사是首尔大学宿舍)。读博士课程的学生还在冠乐社寄宿的情况是非常特别少见的。在延世大学语学堂与首尔大学学习期间,一有空我就到韩国各个地区去旅行,逐渐开始了解韩国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其实那时我学习韩语只是把它当做了解中国和日本文学的垫脚石。在学习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时,我也不知道怎么的有种空落落的不足之感。但却并未达到全面研究韩国转变学习方向的程度。我还是深深地沉浸在中国的古典文学中,比起繁杂而且混乱的韩国,日本在所有方面都整理得较好,我对于韩国仍然是茫然一片。但是有一天,决定性的契机到来了。 当然与韩国的缘分也可以说是一段小插曲。

1995年为了迎接新年,我又打包行囊去旅行。去往以‘八万大藏经’著称的陕川海印寺。1994年12月31日,高速大巴抵达海印寺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了。首先要找到住处,我跟着民宿阿姨在一片幽暗的胡同里面进入了一所破旧的房子。隔壁房门大开,几名男女大学生们正在吃烤五花肉,还沸沸扬扬地进行着烧酒派对。

放下行李后,他们热情地叫我过去。虽然我不吃荤,但我还是过去了。来自首尔的他们也像其他韩国人一样爱问:从哪里来为什么来、能吃泡菜不、能喝大酱汤不、会喝酒不、为什么一个人来这儿、有爱人吗 等等这样的问题……虽然交谈了好一会儿,但大学生们的对话总是围绕着酒和女人说个不停。这样的交谈在首尔的酒家里也可以进行呀,干嘛非得大老远地到海印寺来聊,我还真是无法理解。更何况是在年末的最后一天,正是除旧迎新的特别日子里。

再谈下去也是浪费时间于是我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回到屋里躺下了,即使我没有什么特别想做的。躺着无聊就把海印寺《八万大藏经》和相关书籍翻了翻,不知不觉地我就进入了梦乡。还做了个梦。

在梦中,我是在曼哈顿的一所公寓里、是在去世的奶奶家里,小时候我经常去玩的地方。没看见奶奶就询问了下管理人员,他回答说奶奶出去了。我只好在少了奶奶有些空荡荡的家中担忧地等着奶奶。过了半天,奶奶才终于推开门进来。奶奶一见到我就高兴得合不拢嘴。

“奶奶!”

我太高兴了,大喊着扑到奶奶的怀里。奶奶看着我眼睛里泪光盈盈。

从梦中醒过来已经是大早上了,起来发现这不熟悉的地方可不是奶奶家,是我深夜来到海印寺附近找的一家简陋民宿。

在那天的梦中,奶奶比我记忆当中还要苍老了许多。奶奶在她七十多岁时因为癌症去世了。对奶奶来说我是特别的,奶奶对我世俗的成功有着非常大的期待。奶奶并没有隐藏那份期待,在每一件小事上,都称赞我,给了我勇气和力量。到现在我做任何事情仍旧总是充满自信,这肯定全是奶奶的赞赏和支持给了我养料。

在那个梦中,奶奶出现了,像她活着时那样生动且真实。在梦中,我感得和平、幸福。虽然只是个梦,但是感觉奶奶就在韩国还活着似的。晨光中的海印寺被白雪覆盖,森林中鸟鸣禽啼。虽然奶奶在梦里短暂出现又消失了,但与昨天不同的是我却不再感觉这里陌生了。 1995年1月1日,在这短短的一天之内,突然感觉韩国像朋友一样那么亲切。

韩国人独特的反问

怀揣人文学科的意图来到韩国,我感触良多。其中还有些开始不太能理解的。可以说是‘语言悖论’这种的反问。事实上刚到韩国时,以为韩国人都无感没有幽默细胞呢。不怎么爱开玩笑话也不多,直接而简单。但如果居住久了,你就会发现韩国像美国或日本一样有很多反讽反问表达。例如会在喝着很烫的水时感叹道“嗯,真凉快!”,美人经过时会发出“啊,让我死了吧!”这种感叹。这或许是韩国人的情绪水平衡量的尺度,也是粗鲁的表达方式。比如好朋友之间久没见面会在见面打招呼时发出“嗨!冤家”“嗨,你这家伙,真是好久不见了!”的呼声。 现在我也习惯了,但第一次听到的时候,还真的以为他们是死对头,即将会有一场战斗呢。越想越觉得这还真是非常独特有趣的表达方法。

以前对韩国的印象,就是韩国人也是同样住在公寓中,吃着同样的食物,同样在客厅里看电视,但事实却不然。将来我在韩国生活得更久一些时,也许有可能在遇到久未见面的好朋友时粗鲁地说着“嗨,你这臭小子!”拥抱致意。但事实上我对此还是有点儿胆怯,不知能否做到呢。

韩国 早晨寂静的国家?

韩国人所拥有的活力

骨子里是美国人的我踏上韩国土地已经是15年前的事了。来韩国之前对韩国的印象就是韩国是一个早晨很寂静的国家。但是来到韩国以后发现与我所认知的形象有很大不同。不知是不是因为时间过去太久的关系,但至少在我居住在韩国的这期间,韩国离寂静还是蛮有距离的,这并不是贬低的意思。 从各个方面来说韩国超出我想象的充满活力。所以呢, 在此期间我结识了数不清的朋友,也体验了多样的文化。虽不至江山一改那么久但是也经过了不短的岁月。现在那些分散的关于韩国的想法我在一定程度上做了整理。

韩国是与我生长的美国有着鲜明对比的国家。首先两国的历史有着巨大的差异。美国最近才开始把印第安人留下的红色血迹写在历史上。与韩国悠久的历史相比简直就是”新手”。但是拿历史时间说事,进行两个国家的比较,也许对韩国人来说是一种侮辱。因为美国的历史才只有200多年,拿来比较对韩国人来说是有伤自尊的事情。即使是从英国清教徒们在寻找宗教自由而移居到美洲大陆的起点时间来看,也只是五十步笑百步。

从政治和经济领域,说美国的历史就是民主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历史也丝毫不为过。美国的联邦宪法是在1787年制定。美国从那时已经为今日的立法与司法制定了行政机关。1789年法国大革命之后19世纪末,美国从政治国家体制向行政国家体制转变。(以南北朝鲜战争为契机,开始了联邦制度和复合官员政治。)在大萧条时期施新政,向官僚国家转变体制变得坚固。

那么韩国又如何呢? 韩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单一民族,数千年来在一个地方生活。文化同质性也从来没被损坏而维持了下来,但韩国与过去完全不同,变成了新的国家。因为韩国是在战争后一切都被破坏的情况下,重样建立的。在重建国家的过程中引进了许多新鲜事物,至今仍在持续。与过去完全不同的韩国诞生了。

支撑国家经济的企业也是一样。美国的IBM等公司的历史更是可以追溯到世界大战时期。其根本在19世纪就已开始。但是韩国的企业大部分是从日本殖民地解放出来以后的1945年和1950年南北朝鲜战争后开始的。而且不过50~60年,韩国就成功挤进世界上排名前10位的经济大国行列。可谓短时间内‘压缩成长’。这是在哪个国家都史无前例的事情,在世界上把它称做‘奇迹’。虽有开发独裁的批评,但韩国人的心中如果没有那份充满活力的能量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那份能量就是创新国家的活力。

除了新国家的形象之外,韩国比起美国来给人一种更加国际的印象。当然美国在世界政治、经济的主要舞台上非常活跃是不可否认。让世界各国的多种文化自然地流入,通过这一连接打造全世界巨大的网络。这种现象是美国的一大优点,但在我眼里现在看到的却根本不是那样。在超越国境线必要性消失的今天,美国正在不知不觉地逐渐变成孤立的岛屿。美国人几乎是除了欧洲几个国家以外,对其他国家几乎完全不识,就像韩国谚语中说的‘井底之蛙’一样。不知道外面世界的青蛙会如何呢? 只有通过水井口看着天空的云彩,陷入自我满足感,在美国社会中对世界的信息逐渐减少。

但韩国却不同。最近韩国是全球化的浪潮。去往美国欧洲、迪拜、乌兹别克斯坦、非洲等世界各处都可以很容易地寻到韩国人。夸张的说,比起拥有20亿人口的中国更容易寻到。韩国人口少,但庞大的数字人口却分布在世界各地。他们不像美国人一样安安稳稳地坐等着,而是为了吃穿在世界各地进行勤奋地创作及寻找机遇。这是我亲自耳闻目睹感受到的!这活生生的经验在韩国社会积淀着。像泡菜一样发酵后,将是以后国家发展的庞大原动力。

忠清南道 “大百济庆典” 的感想

    韩国有个问题是量性发展能向质性发展轻易转移。积淀的经验经发酵后散发的文化香气,洒向全世界。这从访韩外国人的立场上来看时,很容易就能得知。

我做又松大学教授的时候,应忠清南道的要求曾参与过大百济庆典。以外国人的立场上来看有很多地方我感到可惜。我的作用是大百济庆典为了扩大国际庆典规模,让许多外国游客能参与活动而做些企划咨询事务。

    一开始不太顺,我利用了大部分时间来做些搜集整理介绍资料的工作,所有内容都得从头做起。检索搜集的基础资料,发现全部都是以韩国游客为对象的现有资料。只好重新制作。古代百济的中心地是忠清南道,这是必须向外国游客介绍的。还好对我这个外国人来说,找到我感兴趣的东西比什么都重要。向外国游客介绍,最先想到的就是代表性遗迹百济武宁王陵。查找了些武宁王陵的相关资料,都是极其常识性的介绍而已。逐条就是时间和方式,以及几个出土文物的介绍就完了。外国人好奇的可并只不是这样。百济是什么样的国家、百济武宁王陵的特别之处是什么,当时百济人在想什么是怎么生活的,并且外部势力之间的力学关系如何,这些才是让外国游客更加好奇的。

例如武宁王时期制作的‘金铜大香炉’上有42种动物。其中包括罕见的大象和鳄鱼。当时的百济人看到那种动物从生态地理学上说是不可能的。但是为什么香炉上会有那些动物?大象和鳄鱼是只在东南亚和印度地区可以看到的动物。那么就是说百济人至少亲眼目睹过那种动物或与该地区有着某种交流。这就可以类推为文化象征是受当时百济的国际交流和影响关系。百济与当时中国的东部地区和东南亚、越南、印度进行了海上贸易,应该是在贸易过程中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特产动物互相流入境内。佛教传入后,海上贸易就更加活跃了。

    再加上骆驼和鹦鹉曾作为礼物送给日本王的内容介绍,可以让武宁王陵成为更有深度、更有趣的文化商品。就像香料战争只因一种胡椒香料的流入,洞穿欧洲的历史。外国人对于金铜大香炉是多少号国宝、多少号宝物并不太感兴趣,遗物中有趣的过去与故事决不可原样掩埋。百济与日本,在日本现下正好是韩国艺人与韩国电视剧一炮走红引领“韩流”的时候。但依我看,这样的韩流热潮很久以前就已经存在了。就是被称为是‘”(くだら)’的潮流,是古代日本的‘百济模仿’热潮。くだら是‘大国’之意,日本敬称百济为大国。

当时的日本是青铜器和铁器复杂混乱的国家。与日本相比,百济是日本没法达到的那种发达国家。百济人超越日本居住的空间“野蛮人的窝棚”水平发展了房屋和地暖文化,并且纤维织造技术也已传入引领流行时尚。如果对这个大国遗书热潮加以好好研究的话,再与现在的韩流热潮相吻合,也有可能引发更大的韩流旋风。我看到的是超越时间的百济与日本依然有着密切的关系。

    他们的关系还清楚地说明了一事件。在韩国的土地上,曾展开过三次整个东亚历史上的大规模战争。日清战争(甲午战争)、壬辰倭乱和久远的东亚最早的国际海战‘白江口战斗’。公元660年,罗唐联军灭亡百济,就出现了百济复兴运动。日本为拯救灭亡的百济,派遣1,000艘战舰和军士27,000余名。他们到达的地方就是现在的东津江下游,是日本的齐明天皇女王决定全面出兵的。那么日本为什么把当时整个日本的军事力量大规模援军派往百济?

当然韩国人和日本人对其原因、日本皇室间与百济的关联性肯定大部分都很清楚。我在日本东京大学攻读硕士课程的时候,偶尔会到大阪熊本这样的地方去旅行考察。熊本至今还有许多百济的古坟。在大阪还有百济人制造的狭山池(おおさかさやま)水库。是日本历史上最古老的水库。 该水库充分确保了大阪的农业用水,并以此为跳板发展成为了一个大城市。在日本古代的飞鸟地区(飛鳥の地)至今仍有百济人的开拓地,被称为百济州。“百済大寺”是日本最大的寺庙和百济宫殿遗迹。

当时的百济大寺共9层塔高达80米。从这就可以充分地看出日本皇室是如何想百济的。因为有这么密切的关系,日本人也对忠清南道的庆典很关注。利用文化节促进两国相互理解也是非常令人鼓舞的事情,而这只是小小的开始。百济是从古代起就具有国际意识的国家。把此意识发扬,与日本以外的其他国家接近下会怎么样? 有可能会引发与众不同的兴趣。

朝向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

我既不是韩国人,也不是日本人。而是美国人。作为外国人的我认为韩国当前的课题是‘国际化’。就像古代百济步入柬埔寨、泰国、印度一样。但是国际化过程并不像说话那样容易。首先需要对国际化有个基本理解。

到目前为止,韩国社会在许多方面仍旧保守,对外国人仍旧暴露出其保守性。这也许是‘单一民族’纯血统的认识造成的。但是这也会让外国人不舒服。

那么,韩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如何? 韩国通过儒家传统中的国际作用和相关模型可以找到答案。过去春秋战国时代周朝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周朝是中国被很多周边国环绕的中心国家,开启了和平崛起与繁荣的时代。刀与钱不代表和平,周朝与邻近国家通过平衡外交得到了尊重。因此周朝的地位是‘平等国家中间的第一’。

想起查尔斯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说:“能够存活的物种,既非最强的物种,亦非最聪明的物种,而是最能适应改变的物种。”。韩国是经历了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时期和朝鲜战争这些波澜壮阔的现代史,总是以挑战性的姿态,不断创新成长的国家。这就是韩国拥有的力量。我相信韩国在面临最近不断变化的新国际秩序之际会在全世界发挥着核心作用。为此,要维持开放性,并以与其他国家保持和平为指向。与其他国家处于敌对关系对于国家利益没有任何帮助,这是常识。 韩国的宿命是要像周朝那样与周边国家构建和谐社会。

我对韩国感兴趣这事让我遇到的很多韩国人感到惊讶,他们都非常好奇我为什么学习韩语、为什么对韩国文学那么感兴趣。我认为如果韩国社会变得更加国际化,这样的好奇疑问自然地会减少。就像韩国人学习韩国文学那样,外国人亦然。

此过程不可再推迟。以世界上最低的韩国出生率来看,更是如此。这样下去几十年后的首尔街头,白发老人们都似龟步一样慢慢地来回。老人们也要吃喝拉撒,事情谁来做? 劳动力不足事态严重到不能闭眼无视。

弥补这个劳动力不足的方法是让外国工人流入。这是为了韩国的持续发展不可避免的选择。自然地实现初步的国际化,不做任何准备的放任是不负责任的。从现在开始要为此打下扎实的文化基础。

 

韩国中的外国人、世界中的韩国人

站两种文化的边界上

在韩国学习期间感觉比较容易,可能是因为对汉语与日语已经非常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主要通过看来书熟悉多样的表达。即使如此也未能完美熟练地使用韩国语。但是在与韩国人见面的场合,我尽量努力地使用韩国语。现在孩子们使用的表达仍旧有许多是我不知道的。因为我主要是接触韩国语学术领域,。写这篇文章时,在很多方面的表达我怀疑其准确性。因为我还只是个‘初级韩国人’。

我几乎不看电视,有外国人出现的时候偶尔看。这样的节目对来自不同国家出演者按照国别、对其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进行了布置,另外对于家庭、凄美的爱情也如实转达。可以了解很多内容。但是电视里的世界与现实不同,在现实中人们仍然对外国移民有着偏见和误解。当然这种偏见与背后有少数外国工人的犯罪行为或非法就业等负面原因理由有一定的关系。再加上在国际婚姻中,不只外国女性受伤害,韩国男性受伤害的事例也很多。因此消除不了对外国移民的偏见,是造成偏见加剧的罪魁祸首。但这只是极端的一面。

他们受低薪困扰、是为了在祖国的亲人们、为了争取多赚一分钱追赶时间即使危险也毫不犹豫冲。如果不做3D行业的话,会有别的活路吗? 韩国的青年们也受就业难困扰心里难受,有些太过悲观的甚至会自杀。用当今时髦的流行语这叫做,‘我的鼻涕三尺长’(吾鼻三尺缩略相当于汉语的泥菩萨过河)。在许多外国年轻人当中,有一部分年轻人还到韩国的乡下去务农。与韩国人结婚并为适应陌生的文化而努力的移民女性数量也不少。韩国外籍居民的子女也有日益增加的趋势。

基于到这样的现实考量,可以看出对于韩国的多文化社会的切实关照是如此地迫切需要。UN联合国也在关注着韩国对多文化融合社会上的对策。即使不说多文化家庭,就是普通家庭也累积了很多问题。最突出的是社会经济的两极化问题、子女养育和教育问题、就业难及住宅问题。综合一看韩国的社会矛盾状况也非常严重。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