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文启蒙和老师” (金融博览 2015年 6月)

金融博览

“我的中文启蒙和老师”

2015年 6月

贝一明

 

 

刚 进入耶鲁的时候,我只上了三周的法语课就果断退出这门课,毅然决定学习中文。虽然我的法语学得很不错,而且在耶鲁学习法语也是一条不错的出路,但是我发现自己对法国文学并没有那么感兴趣,也很难从中获得心灵的启迪。端坐在图书馆,我虽然试图让自己专注在莫里哀的戏剧上,但是每次都以昏昏欲睡告终。关于自己该学习什么,我思考了好多天。我发现在1983年的秋季课程表中,中国文学是最有趣的课程。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掌握这门语言。突然转换学科让我很不适应。我质疑自己是否真正了解自己:起初我是想学习法国和德国的文化,但是现在我又决心钻研中文。缺乏语言基础的我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考验。我认为中文值得更多的美国人去学习,而现实是很少有人真正把这门学科当回事。

因为学期过了好久我才决定学习中文,所以我只能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汉字。无论课间还是晚上,只要一有时间,我就会自学一会儿中文。我买了好多关于解释中文词源学的书籍,比如关于篆书的书籍都曾是我研读的对象。我也会看一些关于古汉语的书籍。因为在我看来,这最能帮助我了解中国汉字的内涵所在。和很多学习中文的学生不同,我是从古文开始学习汉语的,虽然我也学习说汉语,但是我并不着重于说。汉语对我而言不仅仅局限在能和中国人交流的层面,它是一种影响人思维方式的强大力量,能改变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不过学习说中文是一门必修课。我遇到了一位中国来的黄教授,他是中文诗歌方面的专家,也是我的良师益友。他教会了我很多关于汉语传统的用法,但这对于真正了解中文的博大精深是远远不够的。我在耶鲁找到了一位负责汉语教学的女老师——陆。她有内涵,有修养,身材高挑,受过良好教育。走过窄窄的楼梯,来到19 世纪特色的灰墙木屋,屋内明亮,这里就是她的办公室。第一眼见到她端庄地站在椅子前的形象,我至今印象深刻。

陆老师总是穿着得体,说话既谦和又富有热情。她出

生于中国的书香门第,和她相处可以直接感受到中国的传

统。我告诉她我想学汉语的听说读写,但是没能及时选上

汉语课。她语重心长地问我:

“你为什么这么迫切地想学习中文?”

“我特别喜爱中国汉字,我已经自学了四百多个汉字,

如果有机会的话,我可以学习更多!”

我回答道。

“那你有时间全心投入到汉语的学习中吗?”

她问我。

“我会挤出时间学汉语,对我来说汉语真的很重要。”

我自信满满地回答道。

“你看起来有着学者钻研的态度,或许你前世就是一

个中文专家呢!”

她温和地对我说,

“那你明天过来吧。”

于是在耶鲁和陆老师学习的日子开始了。她在20 世纪

30 年代就和她父亲一起阅读古典名著。耳濡目染下,她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她在上世纪40 年代来到美国,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深入她的血液。我的课程不是关于实用中文,不是简单地学习如何去餐厅点菜。我们要看经典诗歌,研究孔子、孟子、庄子。陆老师会在我学习中国传统名著的过程中教授给我一些实用的基本对话。我学到的那些中国古代思想家成为了我心中的典范,不仅引导我如何学习,也教会了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陆老师的课每周三次,每次一小时。课程主要是关于学习发音,练习对话。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学习汉字,了解其中的含义。中文深深地吸引着我。我每天都花大量时间学习,虽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我从没想到过放弃。我买了著名汉学家戴遂良(Léon Wieger)所著的《中国字:起源、历史、分类及含义》(《Caractères Chinois: Etymologie,Graphies,Lexiques》)一书的英译本,其内容涵盖了关于汉字从古到今的发展。我废寝忘食地研读,想去了解汉字的原始意义,以及象形文字的概念。我常常一边想象着古老历史中的中国,一边思忖着这些符号演化为文字的过程,为这些看似简单的汉字符号所蕴藏的深刻思想折服。

我和陆老师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她会教我读写汉字。虽然这看起来不像传统学习汉语的方法,但就我而言,这是最好的教学方式,有趣而生动。陆老师孜孜不倦地教诲以及汉语的博大精深,让我更加热爱这门文化。第二年,我终于正式选上了汉语课。因为之前和陆老师学习过一段时间,所以上课时我已经掌握了不少汉字和中文表达。

我做了好多单词卡片,每天随身携带,抽空就背一些汉字。虽然陆老师和我不再进行一对一的教学了,但是中午我们还会见面聊天。渐渐地,陆老师和我成为了亲密的朋友。她经常到宿舍看我,我们讨论的话题也不仅仅是汉语学习,她还会给我的生活提一些宝贵的建议。她经历过上世纪40 年代中国的动荡时期,之后来到美国,对跨文化有着深切的理解。

她让我产生了一种责任感:作为在耶鲁大学接受良好教育

的学生,我有义务去世界其他地方,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这和我学习的孔子的思想很像,学以致用,为国为民。在陆老师眼里我是一个接受过耶鲁高等教育的有志青年,一定会大有作为。我不知道老师为什么这么信任我,我自己都没有百分之百的自信,但是在耶鲁学习的这段日子里,我发觉在耶鲁研习汉语其实有着悠久的学术传统。自19 世纪起,耶鲁就开设了中文研究课程,很多学者从事这一领域的研究。1901 年“雅礼协会”(Yale-China

Association)成立,作为一个独立的非营利组织,致力于推动中美文化交流。该组织与中方长期合作,组织教学研究活动,开设的课程包括公共健康、临床护理、法制教育、英语、美国文化等,还有长期进行的交换生计划。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耶鲁成为学习中文的主要阵地。而从19 世纪80 年代就开始的罗马字母拼写法研究,直到我学习汉语时,仍在进行。

后来我到台湾学习,陆老师经常写信鼓励我,并在生

活上给我很多建议。1992 年,当我结束在日本五年多的学习回到美国,开始在哈佛的博士生生涯,我在纽黑文大学找到陆老师。我们去了一家咖啡厅,深谈了关于汉语学习的事情。她鼓励我坚持下去,好好研究这门学问。但是从那之后我就再也没有见过她了。虽然我尝试了各种方法想联系她,但是老师就像消失了一样。后来我听说她丈夫去世后,她就离开耶鲁了。我至今仍不清楚当时发生了什么。我曾写信给她,也没能收到回信。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