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排序下的社会现实” (赵京的博客 Science Net 2017年 7月 9日)

京的博客 Science Net

“数字排序下的社会现实”

2017年 7月 9日

贝一明

 

 

每当我听到中国学生说他们担忧未来、说他们“对以后该做什么事感到茫然”时就感到无比痛心。未来他们能否有一份合适的工作,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都是不确定的。而更让我感到焦虑的是,某种遮盖于日常表象下的无形力量在不断地冒出来牵绊着他们。我们的社会还没有做好认可他们的价值的准备,要知道他们作为人类的一员理所应当得到这样的认可。

    社会似乎每时每刻都在遵循这样的逻辑,那就是:事物的价值只有用数字进行排序后才会得到认可,这似乎成了一条不能违背的法则。人也不得不遵循这样的逻辑,每个人所做的一切都被转化成数字,以确定他们在某种人为的排序下的位置。但是,这种排序具有一种远离我们日常经验的客观标准吗?  事实上,任何一组所谓客观的数据,都只是对事物的某个方面的一种反映,并不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

生活在这种数字治理下,对人们做出判断时考虑的不是他们与周边的人有何种关系、他们的日常活动对我们的文化和组织有何贡献,而是用数字来确定人的价值。比如,我们经常会问“卖了几台IT设备”、 “发表了几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论文?”、“检修了几辆汽车”等等。

   这样一来,数字成了确定价值的最终决定者。不管你有什么样的贡献,只要不能加以量化就不会得到认可。在这样的价值判断系统里,我认为学生们完全有理由感到困惑,因为他们并不知晓社会内在竞争的残酷性。极其复杂的人类经验、家庭成员或共同体、自然界与“我”这一个体之间发生的本质上非常微妙而又多层次的互动,不断地被以排序的方式表示出来。这种单一的数字被用来表示个体、组织甚至整个国家的价值。

在社会的基本意识中占居首位的是经济。经济只能用国内生产总值(GDP)、利率或出口之类的数字来定义。其次是技术。然而,我们在表示技术的重要性时使用的却是销售额或利润,仍然是数字。技术对社会真正产生的积极或消极作用并未受到重视。

    文化在“排序序列”中处在最底层。文化竟然被看作是丰富个人生活的活动或周末放松的休闲。最终是文化在对我们做出定义,是文化设定我们的价值、赋予我们生活以意义。如果我们在关注统计的同时忽略了很微妙抑或很细腻甚至有时很模糊的文化的本质,那么哪怕今后我们能够走得更快一些,也必定会丧失对前途的控制力。而且,我们也将无从知道要走向何方。

   像这种企图以人为的方式通过数字对社会上的许多价值进行排序的做法,其根源是什么呢?诚然,如果任由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价值做出判断,就必然滋生腐败。可是这种简单的排序并非好的解决方案。想要切断腐败并且不陷入这种简单的排序,就需要有一种比数字式评价更客观的标准。然而,这种对于人类经验的二次元式接近法使人类经验“标准化”了。最终,留给我们的只有无奈。

    作为一名教授,我对通过在小范围的学术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数量来评价教授们的学术成就的事实感到惊讶。只是以论文数量作为评价依据,而对于教授们撰写的论文的价值和意义,却完全不予以考虑。他们作为专家、同僚、市民、作家或哲学家在做什么事则不在关心之列。写了几篇学术论文可通过计算机简单地查出来,然而能够对某一教授所撰写论文的重要性和意义做出评价的人,只能是对这些工作非常熟悉的人才能胜任。

学生们的处境非常糟糕。他们复杂的个人经验在寻找工作过程中变成了“specs”(指出身学校、学分、英语考试成绩等)的汇总。大蒜必经蒜臼捣碎的命运正在等着他们。悲剧不单单是学生的工作岗位数量不够,年轻人的自身价值得不到应有评价是更大的悲剧。应当询问他们的追求是什么,而不是他们在某一序列中所处的位置;应当帮助他们寻找自身的价值;应当询问他们“对于你来讲什么才是根本价值?”

    我们能够找到一种复杂而又细致的方式去理解人的价值。不过,应为此去构建一种不以货币单位来定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想对所有人的经验和贡献做出完整评价,就必须去构建这种长远的人际关系。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Twitter picture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