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关于陈敏豪老师。我特别佩服的知识分子。我往往后悔没有做更大的努力帮助他。
陈敏豪老师的生平小文
(2009-12-02 00:00:00)

陈敏豪老师离开我们已经快八个月了。在这期间,我总是有一种陈老师并没有离开我的感觉。
也许是因为他走得太突然,我一直都没有做好准备的缘故。
我没见陈老师已经两年了,因为自己的学业没有完成,一直不好意思回去见他。准备一切都结束了以后再去补偿。谁知道他没有给我这个机会。想到这里就是眼眶温润。在陈老师眼里,一个人的成就高低又有什么区别。在他眼里,不论是金光闪闪的巨子还是落魄红尘的凡人,都是一样的人,都是一样的亲情,又需要什么证书来装饰呢?结果今天阴阳两隔,连一句话也说不上。每念及此,都是痛悔不已。
我是陈敏豪老师的学生。说是学生,其实没有上过他的课。陈老师也不在我面前做师道尊严状。他对我,更多的既像父叔,又像朋友。他教给我的东西,更多并不是语句,而是人生的姿态,对待事物的眼光。不熟悉的时候,他总是微笑的平静的。但是熟悉以后,就会知道他如烈火一样的性格,和岩浆一样的热情。
他热爱生活,他会为俗世生活中,所有鲜活的瞬间感动。我还记得他在俄罗斯时拍的一张婚礼照片。新人和他们的家人走在路上,新娘回头和大家说着什么,人群大笑着走过,充满着对未来的希望。照片充满了动感和韵律。陈老师说,这完全是一次无意中的随拍。他感觉到那群人对生命的憧憬和热望。悄悄拿起相机,就有了这张漂亮的照片。
但是另一方面,他也会为了一个和自己完全没有关系的人而愤怒或者欣喜,他会去思考这个世界的命运,整个人类的前途。有一次,他说到另一个为了非自己的权益而不断抗争的人(HJ),问我怎么看待他。我说,一个人总要有自己的专业,如果不在一个专业上沉下去,今天做环境,明天做艾滋病,每次还总是引来许多关注,那未免让人觉得有些哗众取宠。结果陈老师一下子就非常激烈地反对我的观点。他的意思是,在一个专业上做学问,那确实是一种人生。但是为了沉默的大多数去表达,去抗争,也是一种价值。这种行为不是要实现什么声明的目标(因为这些目标显然是实现不了的),而是要在这个压抑、沉重乃至黑暗的世界里表示一种不妥协,不低头,是对权势者、压迫者的一种警告:正义常存,野草不死,报应终来!
那个时候我还不很能理解陈老师。虽然我赞同他的人道主义,他的自由精神和终极关怀,但是对于无结果的、殉道者的牺牲,我却抱有怀疑的态度。注定没有结果的事情,有什么意义呢?
还是在他死后。我知道了陈老师所曾经经历的那些。我才了解到,在他那个年代,他们那样的一批人,早已经知道抗争并没有结果。但是,他们还是选择了这种看似无意义的牺牲。他们不是为了眼前的是非。他们的眼光已经越过个体的生命,看到人类的良知和正义发散的永恒的光芒--他们作出了选择。虽然明知道这种选择,会以失去自己的自由乃至生命为代价。
这种牺牲几乎是命中注定--高傲、倔强、优秀的灵魂,在那样的年代里,必然的结果。牺牲过后,就是人们长久的遗忘。但是这些人毫不在乎。他们的精神闪耀的光芒,不是为了他们那个时代,甚至不是为了我们这个时代。而是一直延伸到遥远的未来。在我们顶上如星辰闪烁,照亮脚下这条荆棘之路。
在这里,我记录下我所知的陈敏豪老师生平。我想,如果一切重来,他还是会一样选择这样的道路吧。
=========================================
忆陈敏豪老师
战火中的颠沛,运动中的磨折,坷坎的命运成就了你。 (陈老师生于抗战时。历经49年后的历次运动)
南京的水,重庆的山,山川的灵气蕴育了你。 (出生地是南京,少年时长于重庆)
从东北到贵州,二十年的风霜见证你的傲骨。 (毕业于东北,分配到贵州。在贵州入狱)
从上海走向世界,四万里的旅程诉说你的沉思。 (主要学术工作在上海交大。游历世界)
五十知“天命”,首倡“生态文明”, (知“天命”,是指陈老师以超乎人类的眼光看历史)
你敏睿的目光穿越历史的尘埃。
花甲诲新知,书造化雄奇, (陈老师教课时,已经快六十了。)
你豪阔的辞章开启年轻的心扉。 (他的课为一批学生开启了新的视界。)
《归程何处》?你以自然史观话千年的文明 (陈师的书《归程何处--自然史观话文明》)
《文明前景》!你以生态文化解全球的危局 (陈师的书《生态文化与文明前景》)
你是长者,永远给天涯羁旅的游子留一扇通往“家”的门 (呜呼!写到此句,我又再次忆起学生时代,孤身在外的我在陈老师那里得到的家一样的温暖。情实不能自抑!)
你是青年,永远轻松俏皮。无论何时想起你的玩笑,总是莞尔不禁。(回想起他的玩笑,却又让我泪中有笑)
你显示着什么叫干脆,洒脱,无拘无束;让我们这些凡俗之人徒然羡慕你超然的人生。
(若是让陈师选择,他也应该会选择这样的方式告别人生吧。这是他的性格。)
你给我们温暖、信心、勇气和骄傲;当我们忆起你酣暢的大笑,戏谑的嘲笑,会心的微笑---
我们没有别离,亲爱的敏豪老师
抬起头,在那白云之上,彩虹的尽头
你就在那里
============================================
是啊。这些日子里,我总时时想起你。虽然我是一个无神论者,但我总是感觉你就在看着我。在我人生中做出一次次选择的时候,我总在想,如果你在,你会给我什么样的建议呢?照片上的你,却依然那样微笑不语。
陈敏豪老师的告别会后,他的外甥说,他觉得苏轼的《定风波》,正是陈老师一生的写照。
其中的两句,正可以作一副联送他:
竹仗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不错,这就是我们的敏豪老师!我们永远以你为豪!
卢昱 2009年11月
Like this:
Like Loading...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