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日报
2017年 3.月 15日
贝一明
对宪法法院进行窃听的传言再次将韩国的国家情报院推上了风口浪尖。
这一次,情报机构改革可能会成为一项国家安保议题,而不是政争或制造轰动新闻报道的素材。我们要从大局出发来考察相关方案,以使情报机构能够获得信任、能够向立法者及公众提供准确的情报。在这样一个“假新闻”等被歪曲的信息大行其道的互联网丛林时代,要想确保政策的稳健性、减少官员们对炒作式媒体的依赖程度,就更加需要一个准确且客观的情报来源。
在推行艰难的改革方面,有这么几条原则。第一,最顶级人才当前要去克服的是现实挑战,而非眼前的政治利害冲突。美国在9·11恐袭之后向情报部门投入了巨资,暂时获得重大进展,结果却未取得良好成效。作为情报分析的核心——“人才”受到了忽视,而受到政界重视的是用于几十亿美元项目中的电脑和人造卫星。电脑技术固然重要,但韩国不能过于迷信电脑而误入歧途。
第二,需要有能通过历史的深远眼光来洞察经济技术变化如何改变韩国面貌的分析家。需要有大量的能通过数据分析对世界趋势提出深刻见地的人。他们需具备扎实的人文、文化、历史、哲学知识。有用的情报才是有意义,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在改变着社会的本质。应脱离静态模式,更多地引入未来学的观点。
第三,应脱离外国情报模式,利用韩国的丰富历史经验。朝鲜王朝的春秋馆秉持着无可挑剔的客观立场,对500多年间的庞杂社会数据进行了分析,从而留下了最优秀的历史记载。
第四,不应该假设其它国家的统治、政治、经济体制将以同样方式继续发挥作用。决策过程在迅速发生变化,应采取措施改革我们的情报体制,使其能够超前预料到变化。
第五,核心情报活动不应是获取机密情报,而是通过对数据进行有创意的、有先见之明的分析,对世界各地可能发生的事情进行不断的预测。以后更应如此。
第六,情报机构内部应提高年轻人、女性和有跨国文化背景的韩国人的作用。应设立多个由年轻职员组成的单个团队,让各团队以准确性为目标、以新颖的视角为手段展开竞争。要想对创新模式给予奖励,就要对不得已的过失给予宽大。
第七,需有熟知任何国家或地方的政治、地理、历史的人员。光有中国、美国问题专家是不够的,还要有广西或伊利诺伊州专家。还需要有超出国家范围的全球化情报模式。经济、政治在本质上是超越国家的,现在世界正在形成跨越国家与地区界限、同类相聚的联合趋势。国际化的韩国还需有在中亚、非洲事务上的专业人才。
韩国最大的弱点是未能成功地培养出地区专家,而抓住政治机会获得成功的“普通专家(generalist)”太多。应培养那些在专门特色领域长期发展的专家,只根据工作成效而不是在政界的人脉对他们做出评价。
第八,摆脱将重点对准朝鲜的情报活动。朝鲜的威胁正在溢出国门,日益发展为网络空间中的一部分。
第九,应克服等级序列文化。韩国的分析家在分析外国时都将重点放在最高领导人或部长的动向上。然而,在当今的网络社会,政策越来越由准将、副部长、智库、临时特别集团等下一级来决定。国情院应灵活地改革自身的体制,体现这一变化。对于他国政府传播的关于本国的“神话”信以为真,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错误。搞清一国政府内部情况的最好方法不是收集繁杂的数据,而是通过想象提出六七种可能的假设,然后再用数据来去粗取精,排除可能性不大的情况,直至得出最佳结论。
最后,情报是极为深奥的领域,但也具有艺术性。要想跳脱固有的观念来打造全新模式,就要营造有利发挥创造性的休息空间。写作、表演之类的娱乐活动将使人充满创造性。
笔者在六年前曾主导过韩国生命工程研究院(KRI BB)的研究项目,从中发现了即使预算不足,韩国人也会毫不气馁、发挥固有优势这一点。尽管KRIBB并不是特定生物技术领域的全球领导者,但它汇聚了所有医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只需几分钟就可与其它领域的专家讨论一个问题。像这种打破常规的科研环境,即使在硅谷和麻省理工学院(MIT)也不多见。可用KRIBB模式改进韩国的情报部门。
Like this:
Like Loading...
Related